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8:27:18 点击量:
稳定币,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资金流动的底层结构。从区块链上的“交易媒介”,逐渐演化为跨境支付、企业清算、资产托管、金融监管等多个领域的通用基础设施。它不仅是一个币,更是一种“写进合约中的美元债务”机制。
本篇是道可特深圳办公室高级合伙人罗天亮律师系列文章《天亮稳定币研究系列》的开篇,将从本质逻辑、运作机制、代表项目、法律定位、监管趋势五个方面,为您揭示稳定币的真实面貌与制度潜能。
从定义来看,稳定币(Stablecoin)是将代币价格锚定某种参考资产(如美元、欧元、黄金)的数字资产,通过发行与赎回机制实现价格稳定。
但其本质并非“币”,而是链上表达的美元短期债权。它的“稳定”,并不是自然存在,而是由三个核心支点共同维护:
稳定币的稳定性来自“机制 × 资产 × 信任”的组合,是一种高度制度化、嵌入技术规则的货币信用表达形式。
根据 CoinMetrics 和 HTX Research 等机构估算,2024 年稳定币的链上交易总额在全年已超过 15 万亿美元,日均交易量约为 70 亿美元左右(不同平台统计口径略有差异),稳定币已成为区块链上交易最活跃的资产类别。
世界银行 2023 年数据显示,全球平均跨境汇款成本为 6.4%。在以太坊、Solana 等主流链上,稳定币的转账费用通常远低于传统银行系统,绝大多数交易可在几分钟内到账,部分高效链上转账成本低至 0.1% 以内。
不同于 BTC、ETH 等高波动性资产,稳定币作为“数字美元”具备价格锚定特性,便于在 DeFi 中作为交易计价单位与风险中性资产。
稳定币可嵌入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清结算、兑付触发、担保释放等功能,是 Web3 场景的核心金融元素。
在土耳其、阿根廷等高通胀国家,稳定币被视为居民对抗货币贬值的“数字美元替代品”,甚至间接支撑美元的国际化延伸。
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稳定币是 USDT(Tether) 和 USDC(Circle),分别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合计流通量占比超过 85%。
成立于 2014 年,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,广泛用于币圈交易所结算。其储备资产包括美债、现金、贵金属等。由于审计不透明、公司架构复杂,曾在 2021 年被纽约总检察长调查并罚款。
由美国金融科技公司 Circle 发行,其储备资产以短期美债与现金为主,并由美国持牌金融机构负责托管,Circle 定期披露审计报告以增强透明度和监管合规性。Circle 于 2025 年中宣布已正式向美国货币监理署(OCC)提交申请,拟设立联邦级国家信托银行,以推进其稳定币业务的合规监管地位。
USDT 主打流动性,USDC 主打透明度。USDT 占据高频交易市场,USDC 更被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采用。两者的竞争实质是“信任结构”与“制度安全”的较量。
稳定币维持价格锚定,通常依靠套利机制 + 资产支持 + 铸销控制三大系统共同运作。以 USDC 为例,其运作流程如下:
其他类型如 DAI(加密抵押)、crvUSD(弹性利率债仓)、TerraUSD(算法式)等稳定币,则采用链上抵押或供需调节模型,机制更加复杂,也蕴含更高风险。
稳定币已经引起全球监管机构关注,2024–2025 年成为发牌制度密集出台期:
要求电子货币类稳定币须持牌,储备 100% 托管,披露审计,发行方需为受监管金融机构。
明确“支付型稳定币”定义,禁止向持有者支付利息,设立联邦级支付系统牌照(PPSI)。
要求任何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如在港销售或锚定港元,均须申请金管局牌照,注册资本不少于 2500 万港元,仅允许持牌人向公众发行。
监管趋势正在从“模糊包容”走向“结构清晰、要求严格”,特别对储备资产、赎回义务、信息披露、销售权限提出详细要求,形成准央行式金融责任架构。
稳定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货币”,而是制度信用、资产支持、技术逻辑三位一体的数字契约模型。它作为连接美元资产池与全球用户之间的桥梁,显著提升了资金的跨境流动效率与可编程性,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,我将进一步剖析其核心类型、运行模型、法律结构、监管对比与风险争议,构建稳定币的系统性知识地图,供企业决策、金融合规、投资尽调、法律分析使用。